閩南網9月19日訊(通訊員 林婷婷 閩南網記者 梁政 文/圖)“以前的村規民約就像百寶箱,什么都能往里裝,而且內容繁瑣,村民總是記不住,導致執行效果較差。”看著手中新鮮出爐的村規民約,長泰區枋洋鎮青陽村黨支部書記盧海中說道。
修訂者討論完善青陽村村規民約 蔡劍濤/攝
盧海中手中這份村規民約,是青陽村歷經了3個多月重新修訂的,于5月18日定稿。盧海中介紹,為了更好地發揮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,在修訂過程中,區鎮村及社會各界人士都參與進來,凝聚智慧,充分聽取村民意見建議,字斟句酌、逐步完善,字數從近千字濃縮精煉至126字,接地氣、易落實、有特色,讓村規民約能“約”進村民心里,激發大家積極參與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。
一版版不斷修改完善的村規民約 王雅鵬/攝
新修訂的村規民約,不僅是村民連連稱贊,干部也十分感慨。“真的是小民約實現大治理。”枋洋鎮統戰委員、青陽村掛鉤村領導張文輝說,青陽至廈門的湯青線Y533雙車道快速全線貫通,一部分得益于村規民約的影響。道路擴寬工程剛開始時,1.46公里用了4個月才完工,村規民約制定后,村民對愛青陽、美青陽、興青陽的積極性更高了,工作開展起來也順利了,僅耗時30天完成長2.66公里、寬7米水泥路面硬化施工,2天內完成項目征地10.57畝,3天協調好5處棄土點。
126個字的村規民約“約”出了鄉村發展“青陽速度”,在長泰武安鎮居民公約也“約”出了和諧向上的“文泉社區”。
“以前遇到事也不知道該找誰,這次想起居民公約里的細則,我就聯系了社區,沒想到第二天就解決了。”家住在錦江小區的王福祺說,發現樓下車庫里的排水管破損,污水橫溢,臭氣熏天,影響了34戶居民的出行,他便立即向社區反映,工作人員立即召集相關業主協調解決,僅用了兩天就解決了。
有了社區公約,居民王福祺自覺參與社區事務 林婷婷/攝
王福祺對這次社區的“速度”豎起了大拇指。這背后,是新的居民公約修訂實行后,居民自覺性大大提高的體現。“我給相關的5個業主打電話說明了情況,他們知道緣由后,就立馬答應出資共同維護水管。”文泉社區網格員汪惠惠說。
像王福祺這樣自覺參與到社區事務中,還時常感受到社區滿滿的誠意及鄰里間的友好,在文泉社區時有發生。“通過居民公約的制定和完善,使居民行為準則有了新‘標尺’,群眾自覺遵守,互相監督,內容符合實際、簡潔明了、貼近群眾生產生活,易于掌握和遵守,這讓社區風貌得到了極大改善。”文泉社區黨總支書記戴素敏說,社區工作也順了,文明社區建設在廣大居民的支持下大變了樣。
社區背街小巷依舊干凈整潔 林婷婷/攝
鄉村要美,美在文明;民風要正,正在村規。據長泰區民政局局長王泳中介紹,今年以來,長泰區采取“先試點、后推廣”方式,全力推動88個村(社區)制定出各具特色、簡潔干練、朗朗上口、通俗易懂、深入人心的村規民約(居民公約),并通過組織評分、現場打分、網絡投票等方式,篩選出優秀的村規民約(居民公約)。此外,還探索村規民約(居民公約)獎懲機制,實施“紅黑榜”,打造“五樂高瀨樹新風”“智治甘寨煥新貌”等積分制管理模式,發揮村規民約(居民公約)“軟約束”作用,激發村民、居民自治的積極性,有力推動了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