閩南網10月30日訊(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洪泓塬 洪方博濤 文/圖)“20來歲背井離鄉,彭格村承載了我的很多記憶,漂泊在外,我的夢里都是它。”談到家鄉——泉州安溪縣蓬萊鎮彭格村,中閩百匯零售集團創始人、CEO陳開通像游子一樣心念故土,他動容地說,不管何時何地,小山村的一山一水都很親切。
位于蓬萊鎮東部的彭格村,是清水巖的“南大門”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,多年來,諸如陳開通一樣的鄉賢們積極反哺家鄉,捐資修村道、整環境、建設文化廣場、開展獎教助學。由鄉賢帶鄉親,眾人合力激活了鄉村振興的“一池春水”。昔日的貧苦小山村,如今正走在鄉村振興的“共富路”上。
彭格村航拍圖
在外鄉賢牽掛一老一小
今年國慶期間,在鄉賢陳新華和陳開通的帶領下,不少鄉賢回到彭格村參加鄉賢議事會。圍坐在村委會辦公室,大家為村里即將建設的老人日間照料中心貢獻“金點子”。
“在鄉村振興中,教育和養老是最重要的問題。”已是花甲的陳開通說,自己曾經就讀于彭格小學,他很重視家鄉學校的建設和年長者的晚年。彭格村的小學始建于上個世紀50年代,由客居印尼的僑親陳炳耀倡議,90年代新學校由僑親陳開政倡議,一路得到了村民和海外僑親的大力支持。
鄉賢們坐在一起議事
雖間隔幾十年,陳開通對自己讀書的情形仍印象深刻。“每個彭格村人都知道這座學校來之不易,它是由華僑捐建的。”他回憶說,當年學校面積很小,四四方方,門口都是土路,下雨天都是泥巴,大家上學都很不方便。
1980年,陳開通高中畢業后,選擇出門經商,最初在安溪縣城擺攤經營小買賣,后與新加坡商人合股創辦“愛華商場”,生意由小而大。1999年,他在泉州涂門街創立“中閩百匯”,因善于管理,先后在多地開拓了門店。
事業有成后,他不忘家鄉教育,捐建了彭格村的小學電腦室,為學校硬化道路、添置設備,并為增設教育基金奔走。
圖為彭格小學
一晃72年載,學校在代代鄉賢的接力下發展壯大,比如陳進源每年度給予彭格小學各年段優秀學生發放獎學金;陳新華個人出資約500多萬元對彭格小學進行改造,包含教學樓屋頂重翻(原漏水嚴重)、教室粉刷、學生課桌、學生宿舍空調、床等配套設施等等。
“彭格小學是全縣第一個封閉式管理的小學。”村書記陳全能告訴閩南網記者,鄉賢們不僅為學校提升軟硬件,還為優秀學生發放獎學金,向教師發放教學獎勵金,給每年新錄取的大學生頒發獎助學金,并免除了在校師生每年的食宿費用,真正實現了“幼有所育”。
小山村迎來大蛻變
青山、綠樹、碧湖,山路十八彎,前往彭格村的路上處處是風景。
作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,彭格村在市級美麗鄉村的基礎上,再次全面規劃,整合提升,做到留住白、綠、舊、文、魂,結合生態自然,歷史、文化、景觀、游想,借力而為,素以為華,回歸鄉土在振興鄉村建設中,保留彭格村原有的特色,鄉村的“顏值”和宜居水平不斷提升。
彭格村黨群服務中心
為建設和美鄉村,鄉賢們也持續發力,陳新華捐建2000平方米文化廣場,節日作為民俗場所,平時供村民休閑健身;陳開通捐建羅星公園,建成了4.6公里的休閑健身步行道、1300平方米羅星廣場、800平方米人工觀賞湖。與此同時,彭格村還綠化了清水巖大道彭格段4.3公里,安裝了清水巖大道彭格段LED路燈。
“早前,我們村里全是瓦片房,現在已經實現了全村無裸房。”陳全能說,從地理位置上看,彭格村距離縣城不遠,但從前因為村里沒有公路,村民進城要繞道30多公里,在鄉賢的幫助下,村里修建了主干道,到縣城的路程直接縮短了三分之二。
陳全能透露,目前村里正在建設蘭花基地,總占地約2畝,投資約120萬,預計年底完工,投用后既增加就業崗位,也增加村財收入。同時,彭格村秋德板溪堤兩邊正在增加綠化,修建停車場,計劃投資150萬元。
等到來年,彭格村的“顏值”還將有新提升。
傳承“大愛”基因
放眼彭格村,不管是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,還是在地鄉賢,心系桑梓的“大愛”氛圍濃厚。
“我在彭格村長大、在彭格村讀書,96歲的母親也還居住在村里,我對家鄉很有感情。”陳開通說,雖然不少人在外拼事業,走著不同的路,但大家都愿意加入助力家鄉發展的隊伍中來,都有著相同的家鄉情懷。只要還有能力,他會一直堅持為家鄉做慈善。
陳開通(左)與陳新華在學校四處看看
不只是彭格村,近年來,安溪蓬萊鎮致力打造慈善之鄉,持續抓好“村村慈善會工程”。
彭格村慈善基金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。該基金會得到了企業、鄉賢的積極響應,意向捐款7000多萬元,陳新華、陳偉藝、陳開通每年年終時給予全村70歲以上老年發放慰問金;給予全村6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理發卡。企業鄉賢關心支持家鄉建設,積極投身社會公益、慈善賑災、醫療衛生、獎教助學等事業,捐款捐物累計達500萬元以上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成立于去年7月份的蓬萊商會,開展了捐資助學助教、慰問困難群眾、抗疫捐資、捐贈蓬萊醫院醫療設備、捐資建設中心小學、梧桐中學電教室等,捐資捐贈資金達700多萬元。同時,商會還與馬來西亞安溪總商會開展互動聯誼,組織會員積極返鄉投資創業,對接、落地家鄉建設項目,為助推鄉村振興邁出了新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