閩南網8月7日訊 (閩南網記者 林瑩瑩 黃紫燕 文/圖)截至目前,已超過200人報名參與。近日,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指導,中共洛江區委宣傳部、洛江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、閩南網聯合主辦的“泉州‘猷’禮”俞大猷英雄文化創意作品設計大賽,報名持續續火熱。
該活動以洛江區俞大猷英雄故事為設計元素,結合泉州洛江文化遺產、文化資源,設計并制作成文化創意產品、作品。參賽報名持續招募中,作品征集于9月15日截稿。
“日常教學中,學校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融入,我們一直嘗試在授課中做到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兼具創新,讓傳統文化以年輕人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呈現。”泉州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陳超淼告訴閩南網記者,實踐教學是泉州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專業特點,暑期學生作業課外實踐的重要形式,也是課內實踐的補充。恰逢暑期,學校將此次文創大賽與暑期作業相結合,鼓勵學生參與到其中,進行獨立的藝術創作,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自主性,激發他們的獨立創作(設計)意識。
目前,泉州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、數字媒體藝術、產品設計專業學生均已參與其中。該學院2022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生李文樂說,此次文創大賽,他將活動主題結合當代年輕人喜愛的一些文創產品,盲盒手辦,特色服裝等等,并結合使用專業繪畫工具完成設計創作,預計在8月底完成。
“通過此次大賽了解到俞大猷文化,學習歷史偉人的愛國精神,參賽不僅訓練和提升個人能力,也能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與知識,同時,讓傳統文化再次得到發揚與傳播。”李文樂說,自己對文創有獨特的喜愛,曾參加過泉州“兔里”IP形象涂裝設計,以及參加學校相關主題海報設計等,很開心參與到此次文創大賽。
據悉,“泉州‘猷’禮”俞大猷英雄文化創意作品設計大賽持續招募中,大賽作品征集截至9月15日。10月15日前,由專家評審和網絡投票綜合評選出獲獎作品。
【活動詳情】
組織單位
指導單位
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
主辦單位
中共洛江區委宣傳部
洛江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
閩南網
活動主題
“泉州‘猷’禮”俞大猷英雄文化創意作品設計大賽
參加對象
單位、個人、團體或聯合團體;高校設計專業學生、文創園區、文創協會及文創公司等。
活動時間
活動分為三個階段:
1、作品征集:5月19日正式啟動,9月15日截稿。
2、作品評審:9月30日前初評,入圍作品通過線上投票+專家評分的形式,于10月15日前綜合評出獲獎結果。
3、頒獎展示:11月俞大猷誕辰52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頒獎,并通過線上線下展示文創大賽成果。
作品要求
1、作品以洛江區的俞大猷英雄故事為設計元素,結合泉州洛江文化遺產、文化資源,設計并制作成文化創意產品(有實物作品)或文化創意作品(無實物作品),鼓勵多以有實物文創產品參賽。
2、參賽作品應具有文化創意性,既能充分體現出文化資源的價值,又要具備創新性、實用性、觀賞性。
3、無實物作品以精度不小于72dpi的電子設計稿提交,版面大小為A3。每件參賽作品提供一個(橫構圖)版面,版面內容包含主題、效果圖、必要的結構圖、基本外觀尺寸圖等,存儲格式為JPG。實物作品提供正面、側面、特寫照片各1張,照片清晰、畫面美觀,大小、版式不限,JPG格式。
4、每件參賽作品需附設計說明,明確闡述作品的設計思路和理念等(200-300字)。
5、參賽者需保留300dpi分辨率可用于媒體傳播及印刷生產的位圖源文件或矢量文件。注意元素盡可能獨立分層,方便媒體傳播及印刷生產。
6、參賽者提交的參賽作品必須由參賽者本人創作或參與創作,應確認其作品的原創性,版權未移交他人,若在使用、傳播過程中存在版權爭議,其法律責任由參賽者承擔。主辦方擁有入選作品的發布、宣傳、展示等權利。
投稿方式
參賽者需填寫參賽作品報送表并簽字,于9月15日前,將參賽作品、報送表(word文件+拍照或掃描件)以附件的形式發送到閩南網郵箱:mnw@mnw.cn,郵件標題以“作品名稱+參賽組織或參賽者姓名+作品類型”格式命名,咨詢電話:0595-28985153。
參賽作品報送表
獎項設置
大賽為文化創意產品和文化創意作品分別設置以下獎項,獲獎作品將頒發獎金及證書。
1、文化創意產品(有實物作品)
一等獎1名:現金獎勵5000元(含稅);
二等獎2名:現金獎勵2000元(含稅);
三等獎3名:現金獎勵1000元(含稅);
優勝獎20名:現金獎勵500元(含稅)。
2、文化創意作品(無實物作品)
一等獎1名:現金獎勵3000元(含稅);
二等獎2名:現金獎勵1000元(含稅);
三等獎3名:現金獎勵500元(含稅)。
評選規則
9月30日前,組織專家初評入圍作品。10月15日前,由專家評審和網絡投票綜合評選出獲獎作品,其中網絡投票評選、專家評審權重分別占總分數30%、70%。獎項根據參賽作品情況設定,亦可空缺。
評選將從文創產品(作品)的文化性、創新性、市場性、示范性、實用性等方面綜合評分,注重產品(作品)與泉州洛江本土文化的關聯、創新創造及市場接受度和推廣的可能性。